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加入收藏 | 微博关注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771-2835483

最新公告: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项目 > 各地项目 >

招商项目Project

联系方式

[详细]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新民路40号

邮编:530012

电话:0771-2835483

传真:0771-2817409

邮箱:gxlygh@vip.163.com

网址:www.gxlyghy.com

微信二维码

各地项目

  • 东兰红水河第一湾旅游景区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发表时间:2014-12-03 10:49:03  来源:院办公室



    (一)开发条件
           有世界地质奇观之称的红水河第一湾,位于东兰县三石镇板文村一带。神秘秀美的红水河在东兰境内蜿蜒激流向南而行,在板文村这里,河水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U”字型的大峡谷,河道狭窄,宽约300米,两岸高山耸立,直插云天,与水面高差数百米,峡谷间云雾缭绕,蔚为大观。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同一日里的景象也是变幻莫测。最经典的景象或是云雾缠绕聚散,或是红霞漫天,或是雨过天晴彩虹飞度……蔚为壮观。红水河第一湾,大美壮丽,气势磅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尺幅的山水画境,无不让前来的观赏者心怀豁然、心潮澎湃,仿佛王者登顶,环顾脚下千军万马,雄心万丈,豪迈坦荡之感油然而生。然而待心绪稍微平静,于心底间又肃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意。又或泛舟水上,穿行峡谷之间,别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境。河面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山江水色扑朔迷离;河畔壮村瑶寨依山傍水,星罗棋布;河浪起伏,猎猎山风之中,隐约传来铿锵的铜鼓声,令人好奇神往、流连忘返。东兰红水河第一湾,是寻奇、览胜、探幽难得的自然景观,是观光游览的理想之地。

    (二)功能定位

           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三)开发思路

           依托红水河第一湾山水气势磅礴、雄伟峻峭的特点,开发一系列具有自身特点的观光游览项目,形成水陆结合的游赏系统,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根据景区范围内山地陡峭、适宜建设用地稀少的特点,应充分利用缓坡、荒地等,适当建设度假、美食等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收益,满足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与此同时,景区要注重与坡豪湖、大同湖的联动发展,依托红水河坡豪——红水河第一湾——大同段秀美变幻的山水风光,以红水河水上观光为纽带,打造坡豪养生——红水河第一湾观光——大同休闲的东兰红水河精品游线。通过开发富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发展,将景区建设成为红水河山水观光游的重要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与土地、城镇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东兰红水河第一湾景区自然观光资源条件突出,区域资源综合禀赋高,交通条件便利,是近期内东兰县最有开发价值的景区之一,该项目的建设对促进东兰红水河精品游线的开发、塑造东兰红水河旅游品牌、开发生态旅游,以及丰富和提升东兰县的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主要依托缓坡地、现有村镇建设用地、荒地等,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少,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对使用荒山、荒坡、滩涂、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建议在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该项目用地指标。

    (五)市场分析

           东兰红水河第一湾景区拥有奇特、壮观的地质奇观,是滔滔红水河万千景观的典型代表,景观价值突出,旅游资源禀赋极高且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目前,从三石镇到红水河第一湾(板文村)的公路已经改建完毕,每年前往红水河第一湾观光、摄影的游客越来越多,红水河第一湾的知名度正不断扩大,其形象和市场吸引力已经初步形成,景区初步具备了开发建设的条件。未来在进一步丰富旅游活动项目、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后,东兰红水河第一湾景区的旅游资源将进一步为市场所认识,其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六)主要建设项目

           整个景区可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中部的水上观光游览区,范围为第一湾的红水河水域部分,主要功能为水上观光游览。水上观光区南北分别为南部的入口观光休闲区和北部的主峰观光游览区。入口观光休闲区即为红水河南岸部分,包括板文村,主要提供观光、停车、咨询、餐饮、住宿等服务。主峰观光游览区即包括第一湾“U”型中间的主峰山体,主要开展观光、野营等旅游活动。
           1.入口观光休闲区
           ——入口大门。在四合山坳口处建设一座景区大门。大门以石质为材,造型古朴,气势巍然,充分体现红水河第一湾大美壮丽的景观特色。游客驱车从三石镇方向而来,沿山路蜿蜒而上,于山路盘旋中突然远远望见一座雄伟的大门,精神不由为之一振。一过大门,红水河第一湾神秘而壮美的景色如画卷般徐徐展现在游客面前。
           ——游客服务中心。根据A级旅游景区建设要求,配备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主要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接待、售票等服务。结合游客集散和游览线路的组织,游客服务中心拟设在景区大门附近,方便游客组织。
           ——观景道。在第一湾南面山崖,将现有的碎石路平整,路面铺砌沥青,靠外一侧的路肩铺砌石板,沿路修建护栏、排水沟等,远离第一湾端头适当开辟山体,修建小型停车场。道路通常情况下仅作为步行观景使用。
    在观景道旁的山上修建登山观景步道,一是拓宽、修缮现有登山步道,二是丰富登山路网,修建不同的上、下山步道与观景道相连,提供多条登山观景线路。沿登山道修建观景亭,在山顶修建观景亭廊,并修建相应的防雷设施。

           ——观景平台。沿观景道选择适宜的地点修建观景平台。观景平台可考虑采用钢结构搭建外包木质材料,色彩要与周边山体环境相协调。在地基良好、景观突出的地点,平台可采用悬空外挑形式,以突出高空、危崖的感觉,让游客有更为刺激的观景体验。观景平台的功能包括四个,一是观光,供游客欣赏、拍摄红水河第一湾壮丽的景色,二是休息,让游客可以在此短时休憩、遮阳避雨,第三是商品销售,游客可以在此购买些旅游商品、纪念品、饮料等等,四是旅游厕所,解决游客观景游览的时候上厕所的问题。因此,根据平台建设条件的不同,修建具备不同功能的观景平台。有的只具备一种或部分功能,有的四种功能均具备。
           ——停车场。景区内建设用地稀少,因此采取大批量小面积停车场的设置方式解决未来旅游交通停车的问题,规划沿着公路,依次选择较为平整的、坡度较缓的地块修建成为停车场。同时在景区内设置摆渡车,循环穿行于景区之内,方便游客搭乘前往旅游景点或自己车辆停放的停车场。
           ——滨水石屋渔家乐。目前南岸滨水沿路零星修建着许多民居。规划或将原居民外迁,或者引导、帮助居民将房屋进行改造,一是外立面改造,采用石砌外墙面,二是内部改造装修,完善厕所、厨房等设施,同时房屋边就近修建小型停车场,建成滨水渔家乐,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游客可在滨水石屋渔家乐一边品尝鲜嫩美味的红水河鱼和其它特色佳肴,一边欣赏“群峰环立,碧水间出”的壮美景观。
           2.水上观光游览区
           在第一湾东面河边(干兰屯)修建一个水上游游船码头,码头突出生态自然的特性,岸线长50米。同时在对岸对应修建一座游船码头,岸边靠码头修建一座服务中心,提供售/检票、安保等服务。码头一是配置摆渡船,供游客在两岸间往返,二是配置观光船,为游客提供红水河第一湾水上游览,三是为坡豪—第一湾—大同的红水河水上精品游线的游船停靠。
           3.主峰观光游览区
    这里是景区的核心景观所在,应在注重对景观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登山道等对景观会造成影响的设施应尽可能避开主峰第一峰(即“U”型中央的最南部的第一座山峰),规划将码头、登山道等放置在主峰东侧。

           ——第一湾旅游服务房。在第一湾主峰东侧山脚下码头边修建旅游服务房,为前往主峰游览的游客提供咨询、安保、小卖等服务。
           ——第一湾登山道。在主峰东侧山一面修建登山道,沿途可适当修建观景亭廊。登山道从山脚的游客服务中心一直蜿蜒修建至东侧山顶,到达山顶后再沿着山脊线西侧修建至第一峰峰顶。
           ——摩天亭。在第一峰峰顶修建摩天亭,让游客体验“手可摘星辰”以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神奇境界。亭子体量应控制好,同时在建筑色彩、建筑风格、外饰材料等方面严加控制,尽可能做到与主峰环境协调一致,使之不仅成为观景的好去处,本身也成为一道优美的风景。
           ——第一湾高山野营地。在主峰北部,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块,开辟成为高山野营地。营地场地应进行相应的平整,同时做好防风、防雷等措施。让野营爱好者充分感受在大河之上、于高山之巅的特别的宿营感受,在这里,头迎猎猎山风,脚踏如仙云雾,滚滚浪涛声于百米深渊处传来,伸手仿佛可摘漫天灿烂星辰。

    (七)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

    (八)效益分析

           项目具备世界级的资源条件,具备打造成为东兰县红水河观光旅游品牌、东兰县红水河精品游线重要组成的条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对于保护东兰红水河的大美山水、扩大东兰县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创造了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因此,该项目开发潜力巨大。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靠项目营业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经营企业主要收入来源为门票、导游、娱乐、餐饮、购物、住宿、游览观光等几个板块,当地居民主要收入为旅游服务收入、经营收入、手工艺品等技术性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分红等收入。

    (九)旅游用地

           项目建设用地约60亩

    (十)运作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政府主导、企业(居民)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政府、企业、居民的联系与合作,协调各方面的合作关系形成合力进行开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