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旅游兴起背景
1.国际背景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贵族生活方式扩散到民间的结果。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萌芽—兴起阶段。19世纪初,欧洲城市居民开始意识到农业旅游的价值,并开始参与农业乡村旅游。例如,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乡村野趣,参与农业活动,开展骑马、钓鱼、采摘、品尝新鲜食品、欣赏田园风光等乡村旅游活动。
第二个阶段为观光—发展阶段。在20世纪中后期,乡村观光农业发展,形成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例如,西班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推出乡村旅游,政府出资修建乡村旅游社区,为乡村度假游客提供服务,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西班牙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第三个阶段为度假—提高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观光农业由观光功能向度假、体验、休闲、环保等多功能扩展。例如,日本的乡村旅游80年代得到大规模发展,主要活动有农业观光、农事参与、乡村度假、参观学习、品尝购物等。
西方国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乡村就业,减少了人口流失,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也保护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提升,是西方国家稳定乡村、发展乡村的最基本做法。
2.国内背景
中国的乡村旅游最初以生态农业观光的方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并成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结合的重要切入点,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早期兴起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对旅游的认识还局限在观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表现出了其内在的自发性和“副业”特性。1989年“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是“乡村旅游”这个概念受到广泛关注的标志。
第二个阶段是产业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旺盛,很多地方的农民积极涉足旅游业,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一领域,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完整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中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清晰的组成部分。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发展阶段。2004年,“三农”问题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高度,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家旅游局还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据统计,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总数超过6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