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新民路40号
邮编:530012
电话:0771-2835483
传真:0771-2817409
邮箱:gxlygh@vip.163.com
网址:www.gxlyghy.com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发表时间:2019-03-08 09:32:30 来源: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迎来更好发展机遇,也肩负着更重的责任。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什么角色?各地乡村旅游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成功经验?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两会期间,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州政协副主席杨艳表示,乡村旅游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一个很好渠道,也是真正能让百姓受益、持续发展的较好途径。近年来,德宏州积极推行“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委会石梯村村民通过发展观鸟旅游过上了好日子。“通过护林、喂鸟、为摄影师做向导等方式,村民收入大幅提升。旅游旺季时,一些村民给游客做向导,每天收入达数千元。”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依托阿昌刀技艺等民族特色吸引游客,积极建设乡村旅游环线自行车赛道,通过运动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升级。瑞丽市地处中缅边境,“一寨两国”等边境风情助力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乡村旅游是个很好的支点。脱贫攻坚完成以后,下一步还要继续梳理、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争取由点及面巩固扶贫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表示,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些乡村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提升了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旅游与生态相辅相成,没有良好的生态,乡村旅游就无从谈起,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推动当地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既可以把外界信息引入乡村,也可以把当地居民吸纳进各个旅游业态中,提升其经营、服务意识,促进乡村社会治理。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说,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青海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文林表示,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发展乡村经济,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作为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青海循化县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打好“民俗牌”“产业牌”“生态牌”“田园牌”,挖掘文化特色、建设生态景观、突出美食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成效显著。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从事农旅行业20多年,他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作用体会很深。一开始,他在郑州沿黄滩区承包5000亩荒地,从事农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近20年来已经建成了3个4A级景区,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的路子。“这条路子利润薄、周期长,要‘耐得住寂寞’,不能看到其他行业赚钱快就转移投资,这样产业链是做不长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坚定了我们在黄河郑州段打造沿黄绿水青山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通过三产融合,带动更多沿黄贫困户脱贫。如何走好这条路子,很重要的一条是打造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同时又懂市场、会经营的团队,并引导农民建立合作社,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提出,乡村旅游是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的绿色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地域广袤、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文化影响、全面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存在无法回避的短板和弱项。建议国家鼓励各地区有条件、有意愿的收藏家到乡村去,开办各类文化(文物)展馆,补足人文景观匮乏、缺乏历史文化气息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党支部书记余必丽表示,2018年9月,兴仁市脱贫摘帽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2017年,鹧鸪园村人均收入就已达10125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率先从全县贫困村中出列。在余必丽看来,尽管鹧鸪园村已脱贫摘帽,但当下还需巩固脱贫成绩,不能有一丝懈怠。鹧鸪园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发展可以与旅游结合。接下来,她将带领鹧鸪园村引进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兴建特色民宿,让游客留得下来;通过实施“锦绣计划”,让更多布依族妇女加入刺绣行列,传承好非遗文化,增加村民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陆銮眉认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为主的乡村旅游得到游客青睐。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为规范和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扶贫、农民增收等目标,国家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各地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区域经济新引擎高起点推进,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途径和振兴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潜能和优势并没有全部挖掘出来,仍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内涵不够、产业链附加值不高、品牌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须丰富产品业态、打造精品工程、加快提档升级。建议加大文化内涵挖掘,强化农事节庆活动、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培育特色;打造休闲旅游精品,加强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衍生产品,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完善管理机制,出台规范性的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细则,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