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地址:广西南宁市新民路40号
邮编:530012
电话:0771-2835483
传真:0771-2817409
邮箱:gxlygh@vip.163.com
网址:www.gxlyghy.com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 发表时间:2021-11-04 11:18:28 来源:
王政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国民族地区多为边远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努力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但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依然突出,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探索和建立反映民族特征、融入民族文化、契合民族需求、促进民族和睦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让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的必由之路。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全过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客观而言,民族地区各民族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生活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也正因如此,民族地区往往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地带和前沿阵地。这样的重要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此,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注重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教育引导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实维护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安宁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凝聚起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
把加快产业振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支撑,更是重要引擎。由于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必须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一方面,完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明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的区域、产业和项目。健全重要能源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拓宽投资合作、劳务协作、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渠道,增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推进“民族创新”中小微专业企业和创客空间与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康养等相结合,重点培育、扶持民族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优化特色产业布局,推进民族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其他”的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为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注入动力活力。
推动民族地区更高水平开放开发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我国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内陆地区、边疆地区,总体上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必须推动民族地区更高水平开放开发。一方面,要大力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加强城乡交通设施网络一体化建设,以特色城镇为依托扩大城乡联动发展平台载体,实现制度衔接紧密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自由化,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市场逐步向城市延伸扩展,建立城乡经济循环通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民族地区的资源丰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通过积极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加快推动资源与产业、乡村与城市、产品与市场、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以扩大开放增添发展新动能,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注入强劲动力。
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迷人魅力和璀璨光芒。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重要成员,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是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在动力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要在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基础上,深入发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借助网络视频、抖音、语音播报、微电影等新媒体,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交融,满足各种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讲好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故事、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故事、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故事,引导各族人民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另一方面,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保护优先与发展并重、活化与传承兼顾,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的民俗风俗、传统技艺、特色建筑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影视、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以民族文化为内核的新业态,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完美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加持赋能。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本文系广西2021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工作项目“‘十四五’时期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乡村振兴四大战略突破重点